
漢英高中科技院校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遴選辦法
109學年度繁星甄選會議通過
本校高職繁星計畫推薦遴選,依下列方式比序,比序最高者優先推薦:
一、申請資格:
符合「科技大學辦理高職繁星計畫聯合推薦甄選」招生簡章規定資格者,在校學業成績(至畢業前一學期,各學期總成績平均)排名在各科(組)或各學程前30%以內,均可申請。
二、排名比序項目:依下列7項比序項目之順序比序排名
第 1 比序:5 學期(註1)學業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註2)。
第 2 比序:5 學期專業及實習科目(註3)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
第 3 比序:5 學期英文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
第 4 比序:5 學期國文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
第 5 比序:5 學期數學平均成績之群名次百分比。
第 6 比序:「競賽、證照及語文能力檢定」之總合成績(註 4)。
第 7 比序:「學校幹部、志工、社會服務及社團參與」之總合成績(註 4)。
註 1:5 學期係指一般學制至畢業前 1 學期之 5 個學期,若為 4 年制夜間部則為 7 學期。
註 2:(1)「群」係指各高職學校科別所歸屬之 15 群(請參閱附錄三報名考生科(組)、學程代碼與報名群別表)。
(2) 校內群名次百分比之計算釋例如下表:
校內設計群總人數5人 |
|||
群名次 百分比 |
該百分比之 |
每一百分比級距推薦累計人數 |
數該百分比級距可推薦人 |
1% |
0.05 |
1 |
1 |
2% |
0.1 |
1 |
0 |
3% |
0.15 |
1 |
0 |
……. |
|
|
|
20% |
1 |
1 |
0 |
總計 |
|
|
1 |
(3) 校內各群之群名次百分比計算方式說明如下:
以校內各群之群名次百分比數值(如 1%、2%或 3%......等)乘以校內各群之總人數得到該百分比之累計數,該數無條件進位至整數位後得到每一百分比級距推薦累計人數,再將此數減去前一百分比級距推薦累計人數即得該百分比級距可推薦人數。
註 3:「專業及實習科目」在高職部分為部定必修科目,綜合高中部分則為核心科目。
註 4:第 6 比序與第 7 比序之各項總合成績,係依本委員會通過之計分方式計算,採計項目及計分標準如本簡章第 10 頁至第 12 頁之附表一及附表二。考生須於報名時,於「網路報名系統」點選登錄持有之項目,並將採計項目之相關證明影本寄至本委員會審查,其他未在採計表列項目內之資料概不予採計,亦無須寄出。
三、同名次參酌比序項目:經前述 7 項排名比序項目依序比序後,如有同名次之考生,其排名應再依下列 5 項參酌順序比序之規定辦理。
第 1 參酌:5 學期學業平均成績之群名次,依名次優先順序比序。
第 2 參酌:5 學期專業及實習科目平均成績之群名次,依名次優先順序比序。
第 3 參酌:5 學期英文平均成績之群名次,依名次優先順序比序。
第 4 參酌:5 學期國文平均成績之群名次,依名次優先順序比序。
第 5 參酌:5 學期數學平均成績之群名次,依名次優先順序比序。
四、其他說明:被推薦考生依照比序將作排名順序,作為本校之不同推薦之優先順序
註 4 :「競賽、證照及語文能力檢定」之總合成績
競賽名稱 |
競賽名次 |
加分數 |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技藝競賽 |
獲獎名次排名的前三分之ㄧ |
10 |
獲獎名次排名的中間三分之ㄧ |
7 |
|
獲獎名次排名的後三分之ㄧ |
4 |
|
第1 名 金牌 |
第2 名 銀牌 |
第3 名 銅牌 |
第4 名 佳作 |
第五名 |
|
國際性 |
46 |
38 |
30 |
24 |
23 |
|
全國性 |
24 |
20 |
16 |
14 |
12 |
|
區域或縣市性 |
14 |
10 |
6 |
5 |
4 |
|
校內 |
全校性 |
7 |
5 |
4 |
4 |
4 |
單一年級 |
4 |
2 |
1 |
1 |
1 |
項 目 |
加分 |
技能檢定乙級 |
10 |
技能檢定丙級四張 |
|
全民英檢中級 |
|
技能檢定丙級三張 |
7 |
全民英檢初級 |
|
技能檢定丙級二張 |
4 |
註 4 「學校幹部、志工、社會服務及社團參與」之總合成績
|
滿1 學期 |
滿2 學期 |
滿3 學期 |
滿4 學期 |
滿5 學期 |
班長(社長或隊長) |
2 |
4 |
6 |
8 |
10 |
副班長或其他股長 |
1 |
2 |
3 |
4 |
5 |
五、本辦法經校務會議審查通過並陳 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